Friday, February 26, 2016

书法美学:书法诗意何处寻? The Search for the Calligraphy Poetic Flavour

我们说,诗意就是指一种从点画线条、字里行间流溢出来的诗情画意,是高度凝练而蕴含丰富的人生情感的自然流露,反映着作者思想水平的修养与气魄。

好的书法与诗意相通——深邃的意境,丰富的情感,简练的语言,韵律的节奏……一句话,诗的灵魂。书者笔下的线条,流露出来的情感、意境、黑白、节律都与诗文相通,与诗文共鸣。

诗歌富寓书采,书法满溢诗情。要以文采领书,以诗之胸襟作书,这自然要求书者的胸中有“墨”,有文采,有诗意。书法与文采结缘是经典之作不乏其例,如王羲之《兰亭序》、颜真卿《祭侄稿》、苏轼《黄州寒食诗》等,书法与文采二者相得益彰。书者又以其短小精悍之形与象表达情感与思想,名诗名句尤能激发书者之创作激情。

诗词文本的韵律与节奏感又与书法之韵律、节奏相通,无意中强化了书者运笔的运动感。诗词的节奏与书法的节奏独立自在,各自发挥特有的美质,合为完璧。书者并不直接将诗词的节奏融进书法,书法节奏因书法自身特点而形成。诗词与韵的节奏是较固定的,而书法则必须是有较大灵活性或者说是无序中之有序,而诗歌是基本有序的,不准出现明显的无序状况。书法的韵律感、节奏感可以借鉴诗歌的节奏、韵律,以增强作品的艺术魄力,但不可机械搬用其固定的格律与形式。

如果说,诗文的意境形象是“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,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”的话,那么,我们可以说:书法的意象就是“状难书之象如在目前,含不尽之意见于形外”。书法“意象”的美,是以书法的艺术表象产生的“象外之象”、“象外之意”和“象外之味”为依归的。

书法意象重在“意” 那么,怎样才能创造书法的意境美?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:

1.从汉字的特征中寻找

中国的汉字含义不同,蕴藏的意境也不同,不同的意境有着不同的气势。古代的原始文字和近代的繁体字在书者的笔下依然鲜活,经过书者的创作,营造诗境,它具有了更高的艺术价值。王羲之的书法作品《兰亭序》通篇文字不但映射出字体的美,而且还反映着文章的美,把文字的美和文章的美都内涵在书法作品中。

2.从书写内容的内涵中寻找

书者在进行书法创作时,选用一首古代诗词一句格言或一首现代诗歌,会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效果与感觉,这就是受书写内容意境的制约。中国古典诗词结构谨严、声韵有致、道理深奥、意境玄妙、宜于吟咏和背诵的缘故;更由于其一首之内(尤其是律诗和词)重复字少、书写时字型类同少而宜于布白的缘故,对书法形式(如尺幅、书体、章法)的表现在书写布白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。对于书者来说,选择诗词内容还必须与所书字体相称,字迹的抒情性与诗词的抒情性要高度一致,这样才能将书法所要表达的意境与诗词的意境相契合,这样,是书法作品最成功的“词翰双美”。

3.从自己的书法风格中寻找

书法意境,实际上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境界。当书者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之中,激发起强烈的感情波澜与创作冲动时,就迸发出灵感的火花,笔随意转,意于笔端,物我皆忘。书者所具备的各种创作情感,在不同的书写内容与不同的书法本体形式的制约下,会使所创作的书作具备各种不同的意境。一部璀璨的书法史,实际上就是各具个性,风貌迥异的名家大师为我们树起的一座座骄人的里程碑。王羲之、颜真卿、米芾、黄庭坚……其书作无一不与他们个人的气质、个性、品格以及深厚的学识、修养相关联;也无一不是其个性的张扬。正如《书谱》所总结的:“虽学一家,而变成多体,莫不随其性欲,便以为姿。刚狠者倔强无润;衿敛者弊于拘束;脱易者失于规矩;温柔者伤于软缓;躁勇者过于剽勇;狐疑者溺于滞涩;轻琐者染于俗吏。”这里的刚狠、衿敛……就是指创作者的个性特征。

4.从大自然中寻找

书法是从自然发源的。书者也必须要向自然学习,从宇宙的万物中获得启示和灵感。书者在大自然中采集宇宙之气,让心灵翱翔于博大的宇宙空间,仰观俯察,通过养气入静达神,使心灵光明莹洁,进入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。如晋代书家王羲之崇尚老庄哲学,喜爱自然山水,在“崇山峻岭”、“惠风和畅”的大自然中,他们饮酒赋诗,神思驰骋,意象迭生,“意与灵通,笔与冥运”,其妙境天成,使作品超越时空,超尘脱俗,自然而然地获得了一种诗情的美感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